触碰右侧滑开
标       题 乌海市教育局打造协同育人“大平台” 全员育人“真链接”
索  引  号 发文字号
发文机构 信息分类 义务教育
概       述 乌海市教育局打造协同育人“大平台” 全员育人“真链接”
成文日期 公开日期 2024-08-29 10:25:14 废止日期 有效性
乌海市教育局打造协同育人“大平台” 全员育人“真链接”
来源:乌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成文日期: 打印 保存 关闭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乌海市教育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教育理念,聚焦“一刻钟优教普惠圈”打造,充分发挥海勃湾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典型示范作用,聚力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将家校社真正链接,推进协同育人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共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个推动”让学校育人有广度。推动落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制度,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对协同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各校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推动相关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把家庭教育指导、协同育人工作列入校长培训研修体系,列入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者,持续提升中小学家长学校指导服务水平。推动高质量“家长学校”平台建设,强化教育服务,定期推出优质线上家庭教育直播课,以“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学院”家庭教育平台、专题讲座等方式,定期对家长开展免费家庭教育相关培训,为家长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和理念。推动形成家校互动协同育人机制,各学校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组建率达100%,充分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标准和相关制度,充分做到有师资、有计划。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活动做到“五保证”,即保证有时间、有地点、有内容、有秩序、有档案。

  “三个聚焦”让家庭教育有高度。聚焦培养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成立校园宣讲团,结合校园广播站、家委会、校园开放日、公众号开展“好家风、好家训”系列宣讲、“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优秀家风故事展”等活动,引导家长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以好校风促进好家风和好民风建设。持续推动家校读书交流会,举办亲子闯关大赛、“小手拉大手,书香飘万家”亲子阅读活动,以党员干部教师读书、引领学生读书,带动家庭读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邀请“五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各类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到学校开展宣讲教育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专题教育开展剪纸、写春联、包粽子、猜灯谜、家庭读书等多样化家庭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聚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与乌海市妇联、市民政局等11家单位联合印发《乌海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构建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的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举办“家校共育”、“家长学校讨论班”等家庭教育培训讲座15期,帮助家长形成健康家庭教育理念。

  “三个营造”让社会育人有深度。营造社区育人优质环境,社区按照“六有”标准设立社区家长学校,推出了“家校共育坊”社区公益课堂,建设未成年人活动室、教育基地等42个。免费向未成年人提供阅读、健身、娱乐等服务;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图书馆、红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文化设施。联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欢乐暑期 读书乐”农俗风情一日游等活动,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校社共育强效机制,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高品质生活打造等内容,精心绘制《乌海市学生实践地图册》,开发实施“走遍乌海”研学实践活动课程,把思政课从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打造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劳动节和心理健康教育节“六大节”品牌活动,创新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方式,探索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和课程融合,五育协同育人倍增效应不断放大。营造家社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强化协同育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持续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各学校公众号作用,精准宣传解读协同育人政策举措,传播各校协同育人经验成效,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识、强化育人责任、提升育人合力,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