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右侧滑开
北纬39^°的沙漠馈赠:一串葡萄“链”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9-11 10:21:41 作者:市政府办公室 来源:乌海日报

吉奥尼酒庄(无人机照片)

  黄河穿城而过,三面环沙,在这片似乎与葡萄种植毫不相干的土地上,乌海人却用勤劳与汗水书写出一段“紫色传奇”。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化发展,从鲜食葡萄到酿酒葡萄,再到精深加工,这条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正成为乌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绵延不绝的葡萄园内,晶莹的露珠在葡萄叶间闪烁。种植户李建国穿梭在葡萄架下,仔细查看着即将成熟的葡萄。“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他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这些葡萄不久后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邻近地区的买家。

  天赋之地 孕育黄金品质

  展开世界葡萄种植地图,北纬39^°线串起了法国波尔多、美国纳帕谷等世界知名产区。地处内蒙古西部的乌海市,正好位于这条黄金种植带的延长线上,拥有葡萄生长的绝佳条件:年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昼夜温差达12℃以上,沙质土壤透气性好,黄河水灌溉便利。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乌海葡萄糖度高、色泽艳、风味浓的独特品质。

  政策引导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我市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推动葡萄产业发展。自2014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通过种植补贴、酿酒葡萄收购价格补贴,以及贷款贴息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推动葡萄产业实现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发展的转型升级。2024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1.86万亩,产量0.76万吨。

  科技赋能 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乌海市葡萄科技小院的试验田里,负责人郭永胜正在记录新品种葡萄的生长数据。“这是我们最新引进的品种‘妮娜皇后’,市场价每斤能卖到25元左右。”他介绍说。

  这座成立于2022年的科技小院,集植株育苗、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于一体,已成为乌海葡萄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三年来,科技小院先后引进10余个优质品种,获得自治区级农业标准6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品种改良,还体现在种植模式的突破。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的温室大棚里,反季节葡萄种植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生长周期限制。“我们通过温控技术控制葡萄成熟的时间,让葡萄在春节前上市,每亩效益能提高三倍以上。”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曹正涛介绍。这种通过精准控制环境温度来模拟不同生长季节的技术,正是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的体现。

  链式发展 拓展产业空间

  从鲜食到酿酒,从榨汁到观光,一串小小的葡萄“链”出了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走进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一串串葡萄经过清洗、压榨、杀菌等工序,变成了澄澈的NFC葡萄汁。“这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时,年产可达5000吨。”公司行政副总经理魏通表示。

  与此同时,葡萄酒产业也在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4个葡萄酒庄,年产量达300吨。乌海葡萄酒先后在国际、国内各类大赛中获奖200余项,其中金奖达52个。产业融合还催生了葡萄旅游新业态。全市已建成30余处以葡萄为主题的农业休闲观光园,为游客打造丰富的乡村旅游体验。

  品牌升华 成就价值飞跃

  2024年12月,在第十一届内蒙古品牌大会上,“乌海葡萄”以29.32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同比上升62.62%。这一品牌还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成为自治区唯一入选的果品。

  品牌价值的提升离不开标准化建设的支撑。我市先后制定了《乌海葡萄标准化生产、贮运技术规程》等20余项地方标准和《有机食品酿酒葡萄》等10余项企业标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推动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每年举办的葡萄节、葡萄酒品鉴会等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乌海葡萄”品牌知名度,更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从沙海荒原到绿色葡园,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乌海葡萄产业的蜕变之路,恰如一颗葡萄的成熟历程——历经风雨洗礼,终得甜蜜回报。当葡萄藤在沙漠中扎根生长,当葡萄酒香飘向全国,乌海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关闭
保存
打印

上一条:

下一条: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汇雅书世界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