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水上课目训练。
海勃湾区城市泄洪通道(育英桥)。
工作人员在中控室查看物资储备情况。
本报记者 张楚研 文/图
现在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市不断出现强降雨天气。为确保汛期安全,我市各部门时刻绷紧弦,打好“主动仗”,从人员、物资等多方面做足准备,织牢织密防范、责任、安全、管控“四张网”,抓紧抓实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工程建设
提升排水能力
7月22日,海勃湾区城市泄洪通道(育英桥)改造工程施工现场,路面已经全部复原,工人正在拆除泄洪渠内的脚手架及支护模板。路面上,工人也在加紧施划交通标线。7月23日早7时,育英桥路段正式通车,标志着该工程顺利完工。
据了解,育英桥路段因穿越铁路,原排水方式为路面明流,雨水天气路面积水严重,人员及车辆无法安全通行。为保证市民出行安全,今年4月,该路段开启了为期3个月的改造工程。此次改造,将路面明流改为地下暗涵的方式进行排水,排水箱涵宽4米,高1.5米,全长179米,设计总排水规模约为4.8万立方米/小时。“受包兰铁路、高铁以及地下空间等限制,排水箱涵设计规模有限,目前育英桥流量为4.8立方米/小时,已到达极限值。”海勃湾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工程科工作人员潘瑞远说。
7月24日凌晨,我市开始下雨,到早晨5时30分,雨水流量一直在维持在3万立方米左右。7时到8时,海勃湾区东山出现暴雨天气,其中,东山蒙古包站降雨量达35.9毫米,大量雨水裹挟泥沙涌入育英桥泄洪通道,瞬间流量达到7万立方米/小时,远超设计值,导致水流溢出。为确保通行安全,上午8时10分,育英桥封闭。9时19分,随着降雨逐渐减小,防洪渠内积水通过桥下暗渠流出,该路段已具备车辆通行能力。“如果按照此次降雨量以及持续的时间,在没改造之前,育英桥封路将持续8小时左右。此次改造后,正常降雨情况下该路段基本不会出现积水,如7月18日的降雨天气,我们在现场未发现积水。突发暴雨的极端天气下,泄洪渠流量降低后积水也会迅速排出,不会出现长时间封路的情况。”潘瑞远说。
该项目在育英桥南侧预留了一个泄洪通道,泄洪能力为3万立方米/小时。目前,由于该通道出口下游管道、泵站未完成整合,暂时无法使用。待整合完成,该通道投入使用,届时,预计泄洪能力将达到近8万立方米/小时。
近期,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正在开展滨河一期道路积水点改造工程,解决道路积水问题。
在君正·长河华府小区东门积水点,雨水泵站已经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在回填路面;在乌斯太街与滨河大道积水点,工人们正在开挖路面,安装雨水管道,施工现场井然有序……“今年我们一共要改造6处积水点,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月底全部完工。”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心滨河市政技术人员吕振宇说。
据了解,滨河一期6个积水点改造分别增设雨水箅子、雨水管道、雨水泵站等,项目完成后,将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近年来,市、区两级公用事业发展中心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通过新建雨水系统、提升泵站排水能力等措施,避免出现区域交通断联情况,维护了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落实物资储备
消除安全隐患
保障物资储备、排查安全隐患是汛期的重要工作。我市应急管理部门持续落实物资储备,组织开展“全覆盖”防汛检查,全力消除安全隐患。
在海南区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各种防汛装备配备齐全,分类分区域整齐摆放。工作人员一进入储备库,就现场检查物资的储备和装备情况,发现有装备故障,及时报修。“我们每半个月会检查装备,确保在突发状况下救援物资、装备能够正常使用。”海南区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永军说。在中控室内,工作人员登录“应急物资数据中心”,进一步了解情况。
海南区防灾减灾物资储备库项目于2021年7月开始施工建设,2023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用于存储自然灾害类、社会灾难类、公共卫生类和应急战备类等救援物资和器材,现存储各类应急救灾物资约11339件。2024年,海南区进一步对储备库改造升级,建设物资信息化管理平台,更高效地应对各类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确保今年主汛期防汛安全,我市进一步强化应急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建设,落实抢险队伍1600余人,储备编织袋、防汛沙袋约10万条,雨衣、雨鞋约3000件,救生衣约1200件,橡皮艇、冲锋舟61艘,发电机124台,水泵102台,各类照明器材3100个,石料6万方,土工布、彩条布约1.5万平方米,自有大型机械58台。
此外,市防汛办不断组织开展“全覆盖”防汛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印发《乌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对2025年防汛抗旱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进行督查检查的通知》,明确整改目标、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时限等内容,确保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全覆盖、不落空;组织各相关部门成立督查检查组,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开展督查检查,确保我市安全度汛;指导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千里山水库、石大门沟淤地坝等重点单位修订完善防汛应急预案,督促三区防指和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完善各自专项预案;联合市水务局和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事业发展中心,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应急演练,同步指导千里山水库、石大门沟淤堤坝重点防洪单位等开展应急演练,提升了防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加强队伍建设
织牢汛期“防护网”
为了提升救援能力,我市消防救援部门成立1支支队级重型水域救援专业队,三区各成立1支站级水域救援分队。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我市采取“实兵实装演练为主、桌面推演为辅”方式,开展应对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综合应急演练、绳索技能培训、水域救援训练等各项训练演练。在此基础上,坚持实战导向,真实模拟水域事故特点,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教学、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活饵救援、抛绳包救援、横渡救援、翻舟自救等10余项岸上及水上课目训练,充分锻炼参训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快速应变能力,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洪实战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物资装备方面,我市消防救援部门通过实地、视频拉动的形式对各基层队站水域救援装备器材开展全面的督导检查,重点针对水域救援为主的救生抛投器、救生衣、救援绳索、橡皮艇、冲锋舟等器材装备进行清点、检查、测试,组织各单位对常用装备器材再操作、再熟悉、再学习,确保熟练掌握装备器材的操作和性能参数。针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更换,保证做到所有器材不带故障、不留隐患,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对新列装的前途车、模块车进行空间改造,优化储物布局、规范分类标识,明确模块化装备清单,提升装备携行与实战运转效率。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修订完善抗洪抢险应急救援预案,制作灾害点位图,规范汛期应急救援力量调派程序和灾害处置规程;与驻地应急、气象、水务等部门积极协调对接,根据灾情预判及时调整战备等级,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汛抗洪准备。”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副科长刘虎说。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