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拉僧庙镇曙光村举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暨第五届“契约共建”活动。
今年,海南区深化物业党建联建。图为德顺家苑小区物业服务中心一角。
本报记者 鲁 吟 文/图
在海南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建引领犹如一台强劲的“红色引擎”,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担当基层治理“定盘星”
海南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海南区深化党建引领村(社区)“微网格”治理机制,优化“村(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三级划分,夯实“党支部(党小组)+网格长+楼栋(单元、联户)长”基层微治理“铁三角”架构。同时推动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党员群众共建共治,促进基层治理“铁三角”和基层党建“双报到”双融双促,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转良好的党建引领村(社区)基层网格治理体系。
西卓子山街道的“睦邻小屋”,是居民心中的“解忧站”。每当遇到烦心事,居民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作为街道党工委为化解矛盾纠纷设立的平台,“睦邻小屋”倾听居民心声、回应公平期待、解决生活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该街道党工委还构建“党小组+网格员+楼栋长”社会治理“铁三角”,借助楼栋长、老党员等“熟人”资源,用“情理+法理”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化解各类纠纷,维护了辖区稳定。
巴音陶亥镇的“老书记工作室”同样备受好评。由镇党委组织退岗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组成的队伍,打造了集服务、宣传、教育、调解于一体的党群综合服务平台,在农区矛盾纠纷调解中作用突出。工作室还建立交流研讨制度,成员凭借丰富经验为乡村治理“疑难杂症”“会诊开方”,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妥善解决。
海南区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确保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织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治理网络;同时以党建带社建、群建,把居民组织动员起来,做好协同治理、整体治理的大文章。
做好多元共治“黏合剂”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海南区各基层党组织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资源,形成“一核多元”治理格局。
拉僧仲街道华苑社区党委盘活党群服务中心闲置阵地,引入家政、美发等合作团队提供便民服务,探索“1+N合伙人”模式。通过挖掘资源、引进“合伙人”,既提升了居民获得感,也让社区在经济新赛道上加速前行。
拉僧仲街道平安社区党委则搭建“你好邻居!幸福集市”平台,吸引居民参与治理,推动资源、服务、效能下沉,以“小集市”点燃社区烟火气,助力社区微治理。
针对物业服务问题,海南区深化物业党建联建,成立业委会、物管会,健全“三方议事”机制,推动社区“两委”与物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社区、业委会、物业、居民共同参与的治理合力。
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海南区基层党组织激发各类主体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组织、力量、资源向基层延伸,让民愿、民力、民心在基层汇聚,实现基层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海南区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完善“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机制,组建党员暖心服务小分队,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心坎上。
拉僧仲街道康泰社区党委落实“双报到”机制,组织党员队伍深入祥泰小区开展“入户连心·服务零距离”行动,聚焦低保户、孤寡老人等群体,创新“政策上门+情感帮扶”双轨模式,通过政策解读与情感关怀相结合,精准满足群众需求。
今年4月,拉僧庙镇曙光村举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暨第五届“契约共建”活动,借助共建单位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销售玉米、小米、葡萄等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曙光村党总支从2020年起探索“契约化”手段,邀请共建单位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契约党建”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海南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有力度、社区治理有广度、群众响应有温度的良性互动,以更实举措、更优质量、更暖服务,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幸福指数同步提升,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温暖,诠释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初心使命。
上一条:
下一条: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蒙公网安备: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00001
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0473-3998316,邮箱:zwgkjdk@163.com